查看原文
其他

推娃就必做虎妈吗?怎样推娃才能不踩雷区?

AnnXiao 安潇AnnXiao 2019-06-20


一秒读全文:

推娃,“虎妈”想要让你看到代价

推娃,请避开这三个雷区

推娃,价值在这里



前一篇推送(怎办,我的娃不是“自推娃”!在什么情况下,“推娃”才是刚需?),我讲到了老师告诉我:Suki现阶段的连笔字经常书写错误。我警铃大作,赶紧拿来连笔字帖每天晚上让孩子练习。结果一陪写作业,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“自推娃”,做不情愿的练习就各种不合作、浑身都是毛病,让当妈的纠结和内伤一言难尽。



和朋友几番讨论之后,我认为“推娃”的定义是:以提高学术和技能为目的,父母在课外时间要求孩子进行大量“刻意练习”,这就是“推娃”。而推娃也不是华人群体独有的现象,英国家庭同样会推动孩子去追求卓越。


所以我并不相信一味地随孩子“自然成长”,有的时候,“推娃”确实会对孩子的人生起到积极作用。但是,“推娃”就要做虎妈吗?“推娃”的代价和雷区在哪里?


大家都对“推娃”感到焦虑,我也不想用“鸡汤”来敷衍。安置焦虑的最好方式,其实是直面现实、分析现实、寻找对策,把该走和不该走的路径看清楚,躲开那些雷区,理性才是焦虑的解药。





推娃,“虎妈”想要让你看到代价



我读了《虎妈战歌》这本书。看完整本书,我的感慨和很多读者都不一样。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读到书的后半本,而且很可能只是读到了第一页“推娃的十条清规戒律”,就盖棺定论了。


我读这本书,其实能够感觉到“虎妈”蔡美儿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“推娃策略”的。前半本书,她用近乎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推娃的疯狂;后半本书,她其实在用事实与自省去吐露推娃的代价。她的故事是给人警醒的,而且让我看到了的“推娃的雷区”。





推娃,请避开这三个雷区


雷区一: 推娃,一定不要以亲子关系为代价


在《虎妈战歌》中,“亲子关系的代价”是蔡美儿最想要给读者敲的警钟。


在孩子的成长中,她用近乎执念的铁腕态度,把两个孩子的音乐潜能推到巅峰,但付出的代价是亲子关系的破裂。尤其是二女儿露露进入青春期之后,对妈妈的控制充满憎恶,每天放学回家都躲进房间里,根本不想和妈妈说话。


当亲子矛盾的高压聚积太久,最终爆发的则是最令人寒心的决裂:在莫斯科餐厅的家庭庆功宴上,露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玻璃杯砸碎在地,对妈妈说“我恨你”,让蔡美儿惊慌失措、满脸泪水地逃到红场上。从此,“逼孩子”的手段再也无处用力,露露的选择与妈妈分道扬镳,虎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养育方式。



孩子的童年,最重要就是与家人的关系。“刻意练习”虽然有效,但一定不要以亲子关系为代价。妈妈不该是一个恶语相加、只关注孩子是否完成当日练习的角色。如果不关心孩子心理层面的需要和感受,“刻意练习”只有鞭策和羞辱,那么童年就缺失了最珍贵的东西。而作为妈妈也不能忘记,“亲子关系”其实也是自己的情感中最重要的内核。


看清这个雷区,我给自己的约定是:无论怎么推娃,我都不把自己变成一个拿鞭子的愤怒的人。


在Suki练习连笔字这件事上,当我感觉自己就要到了发火的边缘,我就立刻给自己画一道警戒线,向后撤,寻找迂回路线。我不能忍受自己吼叫的样子,愤怒会改变妈妈的容颜。




雷区二:推娃,不要以孩子的热爱和自驱力为代价


在“虎妈”的故事中,盲目极端的推娃最终起到了物极必反的负作用。


露露曾是小提琴神童,但她在妈妈多年推娃的强制手段之下,横溢的才华也挡不住热情的消逝,露露把对“控制”的憎恨转移到了对小提琴本身的厌恶上。与妈妈反目之后,她竟然毅然放弃了小提琴,一个在音乐路上有着耀眼前景的天才,从此不再想要继续前行。这是多么可惜的事,对于付出了十几年心血的“推妈”蔡美儿来说,这也是让她心碎的打击。这难道不是《虎妈战歌》中,给读者最大声的警告吗?



所以,强行推娃前进只是蛮力、不是智慧。真正的智慧是引导孩子刻意练习、但不损失孩子来自内心的热爱与自驱力。


看清这个雷区,我给自己的约定是:要关注孩子对事物的情绪,如果孩子越来越厌恶做这件事,那么一定是自己推娃的方法用错了。


在连笔字这件事上,我看到了Suki的厌烦感。于是我采用迂回战线,不再使用字帖,而是去寻找其他手法。我找到一个连笔字的app,孩子能够在引人入胜的书写游戏中快速记忆笔画写法;



然后在亲笔书写的练习中,我鼓励她多给朋友写生日卡、画日记和写日记。对这几种练习方式,她显然更加有兴趣,不排斥,而练习也达到了和用字帖一样的效果。仅两个星期之后,老师就和我说Suki的连笔字书写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


雷区三: 没有留白就没有创造


“推娃”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误区,就是父母们经常会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填满。如果没有留白,那么孩子很多自然天赋和创造力,就没有田地去滋长,这是一个巨大损失。


很说明问题的一个现象是,中国学生可能是全世界最善于学习和考试的学生,数学能力尤其是遥遥领先的佼佼者,可为何“创新能力不足”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痛点呢?


这个事实简单又刺痛:因为创造力的生长,必须需要留白的时间,在留白时,大脑才能放松地胡思乱想、去自由思考。



那些做出伟大成绩的创新者,一开始往往都是把留白的时间消耗在车库里的发呆中、仰望星空的遐想中。有了想象和思考,才能找到内心的热爱;有了热情和方向,才有行动的自驱力。一切创造力的萌芽,“留白的时间”都是必需的土壤。


对这件事我深有体会:比如Suki非常喜欢创作漫画,她画了十本漫画书,都是在无所事事的空白时间里自发去做的。她在胡乱涂画的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,创作也越来越有规模。但是这些行为在一开始都看不到太多意义,都只是孩子在留白的时间里无意识的随性探索。



但如果了阻止了这样的“留白”和“随性”,那么创新也不可能萌芽。假使我每天晚上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,一直忙碌到睡前,她又怎么可能发现来自内心的创造愿望,并付诸行动让其生长呢?


看清了这个雷区,我对自己的约定是:无论未来的“刻意练习”再怎么忙碌,我一定要给孩子留白的时间。而且,我家的策略是,周日是全家放松时间和孩子自由探索时间,我们尽量不安排任何兴趣班或者学习活动。





推娃,价值在这里


不过,除了“推娃”的雷区,《虎妈战歌》也让我看到了推娃的价值:这个价值并不体现在妈妈用力时孩子所得的成就,反而是妈妈不再推动时,孩子的内在已塑造出的弹性和韧性。


这本书的结尾,二女儿露露放弃了小提琴以后,执意要从事网球,而且不允许妈妈有任何干预。蔡美儿很不看好,认为女儿十六岁才开始学网球是没有前途的。但露露非常能够专注和刻苦,在短短一年内,就成长为专业运动员水平,这种进步的速度很让人惊讶。



露露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,肯定来自于虎妈的多年“推娃”历程中带给她的方法和体验:孩子懂得如何通过“刻意练习”而自我成长,这个路径妈妈已经带她走过无数次,她清晰地知道该如何设定目标、获得反馈、调整方法,她的意志力也已经在多年的自律中形成。


同时,一个品尝过自己的潜能达到最大化的孩子,那份不给自己设限的自信,也是常人难以体会的,她能够把力求上进、力争上游的心态复制到任何领域。


我想,带领孩子向上攀登并教给孩子登山的方法,就是“推娃”的最大价值。有了这份蓝图,以后她自己再去攀登任何一座山,都会知道如何寻找路径,也有自信一路到达顶峰。





文章写了两篇,是我对“推娃”的真实思考。我和你们一样,也曾经困惑不安、摇摆不定。但是不逃避、不鸡汤,在现实中看清自己该走的路,焦虑就会迎刃而解。



对于“推娃”,你们怎么想?欢迎评论!




安潇 2019年2月 于 伦敦


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,评论、分享、点赞都是最好的鼓励,感谢阅读!不想错过彼此,请别忘了把我的公号设置为“星标”哦。



正在团

开售 | 自然拼读+拓展阅读,史上最全“牛津树”点读套装,2-12岁孩子打开英文阅读之门的金钥匙

开售 | 高颜值的磁贴地图拼图,地理大发现让娃这样学


教育方式

怎办,我的娃不是“自推娃”!在什么情况下,“推娃”才是刚需?

天下有所谓“正确的养育风格”吗?BBC纪录片,七位妈妈的养育方式引深思

我们在兴趣班蹉跎的那些事

四种父母的养育模式,你是哪种?

做早教,总受挫?也许你忘了让孩子参与最好的自己


小学

英国版的幼升小,公立和私立哪个更操心?

面试了几百个3、4岁的孩子,哪些能力是好学校看重的?

鼓励内向怕生的孩子去面试,有力无处使是一种什么心酸

英国私校开学月,是什么震惊了我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